br />
当初朱元璋在胡惟庸案后便废除丞相制,然后建立了内阁制的雏形,可他事必躬亲,日均处理奏章竟达
200
余件!
他不累死,谁累死?
仁宗朱高炽不也是如此吗?
这也是为何宣宗朱瞻基会将权力下放司礼监,让司礼监掌管代管批红。
当然这也与那位蛐蛐皇帝贪玩有关……
正想着,不料刘弘昌又突然说道:
“只是内阁票拟、皇帝批红,就算皇帝能应付过来,可日后一旦失去了对内阁的制约,也可能会有威胁皇权的风险吧?”
“而且,如果皇帝一时糊涂,作出了错误的决断,或者是很有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另外,这样也很有可能导致皇权与文官的对立……”
苏然不由地一怔,眼里瞬间闪过一丝佩服:
厉害!
我只是简单地描述了一遍,这家伙竟这么快就能看出这个雏形的所有弊端。
不错!
这也是为何司礼监即使有那么多弊端(宦官专权、干预政务),但还是必须存在。
因为其本质是明朝
“废除丞相后权力失衡”
的
“代偿机制”: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