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2万这个区间,下降到了15-18万。
不过这段时间以来,销售价格一直稳定在这个区间没有太大的变化。
这个价格虽然有些背刺原有消费者,但是对于新消费者却是格外地友好。
而这款迭代了的高瓴秦,在2017年里,相比较2016年,更近了一步。
在2017年整年之中,相比较2016年的26台,直接疯狂增加至29万台。
缓中有升。
但是30万的量级,也意味着这款SUV,单月的产量,从两万台向三万台进行转变。
而高瓴秦的年销售额,也是来到了464个亿。
现在高怀钧的策略就是加快速度,将这些走量车的产能提上去,销量和进口车不相上下,不要想太多利润相关的东西。
只有这样,高瓴的各平台车型的成本才可以不断地打下来。
现在越来越多的大牌车企开始玩价格战。
但是我的产品没有汽车三大件,主要核心成本就是电池和各种高端的芯片。
你跟我玩爆产能,你玩得过我吗?
现在我就陪你玩。
我要用你最擅长的方式,完成市场清场!
而另外一款更小号的SUV高瓴元,也是开始对相关市场进行清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