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星并不是材料学的专家,顾仁讲述的过程,他也只能大概听懂几个名词。
不过!
虽然他听不懂,但他知道抓重点。
能在-30度到60度展露出超导特性,那这份超导材料就价值就恐怖了,半点不夸张的说,远远胜过米国的那几艘航母。
如果此时陈星向米国提出交换,后者绝对会立即答应,因为常温超导实在太重要了,是世界公认的核聚变前置条件。
思索了一会后,陈星问出最关心的问题道:“常温超导材料合成难度大吗?能不能量产化?”
“合成难度非常小,量产不是问题。”顾仁不假思索回应的同时,又讲解道:“一氧化铅、硫酸铅、铜和磷都不是稀缺材料,材料学和医药一样,只要攻克了合成公式,就很容易批量生产。”
了解过医药领域的都知道,药物之所以贵,不是因为生产它的原材料贵,而是研发成本高。
就拿青霉素举例,在它没有被研发出来前,细菌感染每年都会带走几十,上百万条人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很多士兵哪怕只是被子弹击中肩膀,手臂等非致命部位,可最终都会因为致命细菌的感染而死亡。
直到1928年青霉素问世,再由米国医药公司完成批量生产,才终于减轻的细菌的威胁。
半点不夸张的说,只要你带一吨青霉素回去第一世界大战,完全可以改变历史走向。
曾经如此珍贵的药物,如今30块钱能买200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