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广告夹叶,简直就是传单么。活字印刷最早被运用在报纸上,而非书籍,至今留下来的实物中,活字印刷的书籍非常非常的少。
穿也不便宜,毡帽官靴都论贯计价。有个笑话说:两个宰相见面、一个问另一个靴子多少钱,结果那个人提起脚说一贯。结果问话的觉得自己买亏了,骂了部下一顿,说为什么办事不力比别人贵了一倍。结果对方等他骂完了,举起另一只脚说:此亦一贯。一贯就是1000文。
三言两拍里有一则,讲到北宋东京的官靴铺子制作的官靴,确实就是几贯的价钱。有意思的是这家铺子将自己的铭牌缝在了靴沿里,应该是名家。
宋朝的书非常贵,每叶纸4文。想想现在的书100页才1元钱上下,虽然洒家觉得书籍的价格现在也被低估;但是不赞成和宋书做1比1的汇率。宋书需要找人刻板,工匠的价格也很高。如果不愿意找刻工刻,也可以问别人借这张板,自己出油墨钱,所以算下来这4文钱毛利率才百分之二三十而已。一卷书总要好几百块。这样大家该赔付欧阳修自称六一居士,其中的一个“一”居然是藏书一万卷意味着什么了。
用大米的价格来计算,宋人的食品价格明显偏高。原因也很清楚:中国现在的农副产品价格偏低。如此得出北宋时候1000钱在现在只值300元左右,si下里觉得现下的农产品的价格倒是可以翻三倍。所以洒家心中的宋钱约略和当下的币值比率为1比1。
北宋吕夷简当幕僚时,每月工资5贯800文,假设也就是5800块钱的话,1000给了母亲大人,1000给了太太,800做各种礼金,剩下的3000块日用,每天100个钱多了就放在竹筒里,竹筒多了就拿来同事间请客“上下欣然,无不足之se”。
苏东坡在黄州时,“廪入即绝、人口不少、si甚忧之。但痛自节俭”,每月初取钱4贯500文,也就是说一天150块。要知道东坡还带着好几个家妓呢。即便如此,他也有一个竹筒,用来积累每日多出来的钱;不要小看这几个钱,东坡先生就是用这15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