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可捞的。因此,结党营私,卖官鬻爵,贿赂公行,搞得沸沸洋洋……“太平天子”只是催促工程进度,其它的事都不管了。
\n
由于忙着后宫的事,“太平天子”很少临朝了,大事小事都委托几位重臣处理就是了。杨业管机要,郭威管军事,史弘肇管警卫,王章管财政,都是先帝留下忠心耿耿的大臣,有什么信不过的?而且,他们彼此之间十分融洽,所谓“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如今他们四人同心,还有什么办不好的事情?因此,“太平天子”一百个放心,每天尽管在后宫听唱曲,看跳舞,喝酒玩女人就是了,其它的事无需皇上去操心了。
\n
其实,朝廷上开始是相安无事的,但是,时间一长,渐渐就生出矛盾来了。因为这四位大臣大多曾是掌兵出身,也都位高权重,彼此之间关系也较融洽,但是,朝中还有苏逢吉,苏尚?两位文官出身的枢密使,是主管官员迁升调动的宰相,也由于时有官员迁调的问题与杨业,史弘肇等大臣意见相左,常有争拗,便引起了将相不和,互相猜忌起来了。官员升迁调动都受着四大臣的制肘,那么这个管人事调动的宰相还干什么呢?更有甚者:某官员要升迁,把钱财礼物送到杨业,史弘肇那里去,这官就迁定了。如果把钱财礼物送到苏逢吉,苏尚?那儿去,往往就泡汤。这样的事,也不是一次两次了,一多了,意见就大了。两位苏承相就跑到皇上哪里投诉去了,说:“如果连人事调度的权都没有,我们这个宰相还怎么当?”
\n
副相谏议大夫杨涛与二苏本来相好,也到皇上那里说:“武将管朝政是不合适的,应该把郭,史两人调去镇守边防,那就最恰当了。”
\n
皇上一听,也好,调他两个去戍边,既保国防,也免得你们诸多意见,吵得我头昏脑胀,妨碍着我吃喝玩乐,便说:“好吧,寡人就把他们派去戍边好了。”
\n
皇上这话吹到郭威耳里,郭威可急了。郭威和史弘肇是极相亲好的,史弘肇说的事,郭威一定举双手赞成。反过来,有谁说了郭威半个不字,史弘肇会跟你拼命。尽管郭威没插手那些人事调动的事,但要伤害到史弘肇,他可是不答应的。于是他拉上杨业,跑到太后那里投诉:“臣等只晓得打仗,不懂得处理朝政,致招到廷臣的非议,恳请太后念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