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的运动手环随着他翻资料的动作不停闪烁。“特别是对长期处于高强度工作状态的...“
“得得得,王博士您打住!“高雅风风火火地冲进来,10厘米的高跟鞋踩得地板咚咚响。33岁的版面设计师今天梳了个高马尾,左耳上7个小耳钉排成北斗七星状,随着她转头的动作闪闪发光。“每次开会就你最能扯远,咱们今天不是讨论什么花草茶,是要说那个新来的当兵的吧?“
老记者赵洪刚摸着下巴上稀疏的胡须慢悠悠踱进来,眼睛眯成一条缝:“年轻人就是急躁。“他声音沙哑却洪亮,带着30年老记者特有的那种“我什么场面没见过“的腔调。“新人又不会跑,急什么?“
最后进来的是周明,老编辑灰白的头发一丝不苟地梳在脑后,金丝眼镜后的目光锐利如鹰。他手里拿着一个文件夹,轻轻放在桌上:“人都到齐了?开始吧。“
窦笑又拍了下桌子,这次力道轻了些:“今天叫大伙来,就是说那个新人的事儿。叫什么来着?“他挠了挠后脑勺,那里有一块明显的秃斑——常年杠铃摩擦的“职业印记“。
“岳正军。“周明翻开文件夹,“26岁,西京军区陆军转业,具体兵种没写。“
管战突然停止咀嚼,眯起眼睛:“没写他什么兵种?“这是他最长的句子了,通常超过5个字就得算他今天话多。
“不一定吧,“方帅帅小口抿着花茶,“也可能是文艺兵呢?我看资料上说他擅长什么舞蹈。“
高雅转着手中的触控笔,七八个银手镯叮当作响:“文艺兵?那感情好,咱们部门终于能有个审美在线的了。“她意有所指地瞥了眼窦笑那件皱巴巴的格子衬衫。
“从统计学角度看,“王鸿文推了推眼镜,“部队转业人员中,文艺兵占比不足5%,大概率他不是文艺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