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就别谦虚了,过分的谦虚是骄傲!”沈三通说道:“2002年《英雄》以2.5亿票房横扫市场时,很多人批评张导向资本屈膝、消解艺术追求。”
“当年我还是学生,为张导在学校摇旗呐喊,和同学老师辩论。十年后再回望,事实胜于雄辩!争论可以休矣!”
“《英雄》这部作品恰如中国电影市场化进程中的破冰船,用商业逻辑撕开了产业升级的突破口。”
“好莱坞大片压境、国产电影举步维艰的世纪之交,张导以武侠外衣包裹的市场化尝试,客观上完成了三大历史使命。”
“第一,验证了中国市场的票房潜力。”
“《英雄》首次将观影群体从文艺爱好者、电影爱好者,扩展到普通市民,当年BJ新东安影城单日排片45场的盛况,直接刺激了全国院线建设热潮,2003年银幕数同比激增37%。”
“这为后来诸如《狼牙》《精绝古城》的爆发奠定了硬件基础。”
“第二,打通了电影工业全产业链。”
“从跨国融资到特效外包,从整合港台创作资源到开发衍生品,《英雄》的商业运作手册至今仍在被行业沿用。当年被诟病的广告植入,恰恰开启了影视项目多元化盈利模式的探索。”
“第三,重构了类型片创作范式。”
“通过将第五代擅长的视觉美学与商业叙事嫁接,《英雄》既保留了作者电影的基因,又开创了中式大片类型。”
“这种平衡艺术追求与市场规律的实践,为后来的古装大片提供了可复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