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
当时两族结队,正常家庭要组织起来,带着防爆棍巡夜。
形势最严峻的时候,允许下班配枪,就连交警都有持步枪执勤。
米国人听到气球声慌乱,下意识找掩体,国内遇到事喜欢看热闹。
安全感不是生来具有,也不是凭空得来。
经过恶性事件的当地人,此后几年,在某些公共场所出现骚动或者哄闹的现象,第一反应和米国人没什么区别,抱着惶恐赶快离开,而不会凑上前去看热闹。
甚至还因为类似的误会,发生过踩踏事件还是什么的,直到后来接连的处理,以及时间抚慰下的繁荣发展,才慢慢没有恐慌的感觉。
所以,后世,到底是哪些人对安检有怨言?
这些人想把什么东西带上地铁?
它们到底有什么目的?
安检并非形式大于实际作用。
正常人和罪犯心理状态是不同的。
正常的人逃安检,只要觉得有较大概率成功就会实施,因为就算失败大不了再走一次安检即可。
但是对于犯罪分子,逃避安检的概率必须要接近100%才会实施。
否则一旦运气不好被查就马上被抓。
这就跟自行车的车锁类似,绝大部分车锁用钳子很容易绞断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