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劈刺、弓弩射击……每一项都需一丝不苟。赵铁柱凭着过人的体魄和在边关磨砺出的狠劲,加上那三件神兵利器在手(玄钢破甲刀和八棱撼山锤在营中不便显露,但混铁盘龙枪却让他成为步战阵列中令人侧目的存在),很快便适应了节奏,甚至在某些项目上名列前茅。但他骨子里那份不属于这个时代的疏离感,却如同无形的隔膜,让他始终无法真正融入。操练间隙,士兵们聚在一起,用各种口音的官话谈论着秦淮河畔的脂粉、哪家酒肆的烧刀子够劲、或是营中上官的逸闻趣事,他往往只能沉默地听着,偶尔附和一两句生硬的笑话。
休沐日,是难得的喘息。按照营规,每月初五、二十休沐。赵铁柱换上便服(依旧是那身半旧的青色棉布直裰),随着同袍走出戒备森严的军营大门。扑面而来的金陵繁华,瞬间将他淹没。
长街如河,商铺林立。绸缎庄、瓷器店、药铺、茶肆、酒楼……招牌幌子五光十色。小贩的吆喝声、车马的辚辚声、士子的吟哦声、歌女的丝竹声……各种声音混杂成一片巨大的、充满活力的市井交响。空气中飘荡着食物的香气、脂粉的甜腻、还有秦淮河传来的淡淡水腥。
第一次休沐,赵铁柱像所有新来的军汉一样,被同袍拉着去见识“金陵第一等风流去处”——秦淮河。画舫如织,灯影摇曳,丝竹管弦之声靡靡入耳。河畔河房鳞次栉比,莺声燕语隐约可闻。赵铁柱只觉得浑身不自在,那些浓妆艳抹、倚栏招手的女子,让他想起了无底潭畔那邪异的羊魔和周老师的惨状,胃里一阵翻腾。他借口头晕,早早离了人群,独自在河畔灯火阑珊处漫无目的地走着。
第二次休沐,营中便出了事。一个和赵铁柱同屋的年轻士兵,名叫李三儿,休沐时耐不住同僚撺掇,偷偷溜进了一家下等的暗娼馆子(俗称“窑子”),结果被巡街的五城兵马司衙役抓了个正着!按营规,逛窑子是要挨军棍的!李三儿被扒了裤子按在校场边,二十军棍打得皮开肉绽,哭爹喊娘。行刑时,李三儿涕泪横流,朝着站在队列里的赵铁柱嘶喊:“赵试百户!救我啊!我再也不敢了!”
赵铁柱只能沉默地看着,心中五味杂陈。这军规森严、等级分明的世界,与他在漠河乡当护林员时自由自在的日子,天差地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