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洞窟内外,陷入了一种奇异的、近乎凝固的寂静。只有伊河亘古不变的流水声,在石窟外低沉地吟唱着,冲刷着千年岁月的尘埃。不知何时,笼罩夜空的阴云已然散去,一缕破晓的、纯净无比的金色晨光,如同上苍伸出的手指,穿透高高的窟顶天窗,斜斜地照射下来,恰好落在赵清真的身上,落在他背后那柄古朴无华、此刻却仿佛蕴藏了整片星空的归尘剑上。
赵清真独立于这束象征着新生的晨光之中,目光缓缓扫过神色各异、心境起伏的众人——地上悔恨欲绝、道心几近崩溃的玉玑子;闭目叹息、满脸羞愧与后怕的玄嗔;脸色死灰、仿佛瞬间苍老了十岁、失魂落魄的周王朱橚;以及洞窟内外无数张经历了恐惧、迷茫、愤怒、最终归于恍然、愤怒、鄙夷,又隐隐透出某种解脱与明悟的脸庞……他缓缓开口,声音不再激昂,而是平和、温润,如同浸润万物的春雨,蕴含着洗涤人心尘埃、滋养智慧种子的力量:
“《周易·兑卦》象辞有云:‘君子以朋友讲习。’”
他的声音在寂静的洞窟中回荡,带着古老经典的智慧,“朋友相聚,讲其所知,习其所行,切磋琢磨,以道义相砥砺,此乃进德修业之坦途。”
他微微一顿,目光转向那位须眉皆白的老僧,继续道:
“《大般涅槃经》亦言:‘自未得度先度他者,菩萨发心。’”
佛门的慈悲宏愿在他口中道出,毫无滞涩,“自觉尚未圆满,却发愿先度化他人,此乃菩萨心肠,无上菩提!”
他的声音如同清泉,流淌过每一个人的心田:
“儒门讲‘朋友讲习’,佛门倡‘自度度他’,我道家亦云:‘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道德经》)大道至公,生养万物,性命具足,本无高下。非是金身塑像、宝相庄严,非是符箓通神、丹鼎玄妙,更非是奇珍异宝、仙露琼浆,方能彰显神圣,积累福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