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十四年,六月初九。浙中金华府辖下的兰溪县,叫那黄梅天的尾巴扫过,空气湿漉漉、黏糊糊,像个巨大的、刚出笼还冒着热气的糯米糕,只是这糕味儿不甚美妙——混杂着江潮的腥气、街巷角落积水的霉味,以及一种无处不在、若有似无的……肥料醇香。
是了,肥料。若问这兰溪县何物最负盛名?非是才子佳人,也非丝绸瓷器,而是那遍布城乡、滋养万顷良田的——农家肥。而若问这肥料的头号供应商是谁?县城里三岁娃娃都能拍着胸脯告诉你:穆家湾的穆太公呗!
穆太公,大名穆耘,表字克勤,年逾花甲,身材微胖,面团团一张富态脸,几根稀疏胡须打理得一丝不苟,整日穿着一身簇新绸衫,手里盘着一根油光水亮的紫竹节杖。不知底细的,还以为是哪位致仕还乡的员外郎。实则,此老发家的本钱,说来颇有些不足为外人道——乃是五谷轮回之遗珍,沃野千里之根基。说人话就是:收大粪的。
可别小瞧了这营生。穆太公于此道,可谓天赋异禀,匠心独运。他年轻时便窥得商机,县里乡间百姓随意便溺,既污了环境,又白白浪费了肥力。他竟厚着脸皮,说动了几家乡绅,由他出资,在县城及各乡要道、集市左近,修起了一座座设计精巧、通风良好、还定期派人清扫的“净房”,美其名曰“便民积肥”。自此,县民们解决了内急之苦,乡农们得了便利肥源,穆太公则收获了源源不断的“黄金”。数十年经营,他名下的“净房”已逾百座,雇有长工数十,粪车百辆,俨然一庞大的“有机肥产业链”。其家资之厚,虽不敢说富可敌国,在这兰溪一地,也绝对是数得着的财主。
发了财,自然要起大屋。穆家湾的新宅院,白墙黛瓦,三进三出,飞檐斗拱,气派非凡。然而最引人注目的,却非那雕梁画栋的主屋,而是后院一角,一座格外精致的所在——白墙环抱,青瓦覆顶,檐角如飞燕展翅,门楣悬一上等楠木匾额,上书三个俊秀行书:“栖燕堂”。
不知情的过往客商见了,多半要捻须赞叹:“好个风雅之名!必是穆翁藏书课子之雅舍!”
若有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