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都是中看不中用的料,但饥荒年代谁还讲究这些,这时候拿出来卖就是最合适不过的了,红薯特别上秤,寻常的就有两斤,大的得有四五斤。
瞧着是很填肚子的红薯,半袋子的谷子也是颗颗饱满,都是些上品粮食,大户人家会乐意买,店老板嘴巴都快裂到了耳根子,抱起最大的一个红薯颠了颠:小兄弟如何把地瓜,稻谷种的这般好,个头儿也忒大了。
太阳好些就长的大了。郑江停没啰嗦:老板是怎么算价格的?
市面上地瓜都是收的五文钱一斤,去了壳儿的精米当下二十文一升,我瞧着你这稻谷品质不错,也没什么糠壳儿,就收你十二文一升如何,咱这条街不止我这一家铺子,我也不压你价格。
郑江停心中有数,这时候的脱壳技术落后,脱壳间要花费许多功夫不说,还会碾碎损掉不少米,未去壳的米价格自然是比精米差的多,于是他点了点头。
老板见生意成了,赶紧把红薯和稻谷分别上秤。
一背篓粮食,郑江停卖了将近一两银子,他这卖东西的挺满足的,收了米粮的店掌柜也高兴。
第3章
郑江停兜里揣着银子,一边琢磨着怎么和邹筠解释这些钱是从哪里来的,一边往回走,倒是不多时辰就到了青梧巷。
这阵儿雨忽然又下大了些,伞檐边的水柱拉直了往下,大有漂泊之势,不得不让他快着往巷子里走。
他提着步子,远远的瞧见自家门前竟立着一抹瘦削的身影,一袭月白长衣有些偏大,但一根拇指宽的衣带却简单的将纤细的腰肢给勾勒了个大概。此人一只手扶着门栏,一只手正在敲门,微微的咳嗽声中身体轻微的在发颤,哪怕隔着几米远,一眼也能瞧出其病弱之相。
郑江停一时间也不知此人是谁,只快步上去,门口的人似是听见了脚步声,停手回过了头,恍然间,郑江停看到回过头的是个少年郎。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