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好在户部掌握在汪家和陆家手上,他们可以在落实的时候适当“操作”一番,以减少损失。
此时,顾君瑜又道:“父皇,救灾款项已经不能再拖了,想必是户部人手不足,才导致这灾款和救济粮筹了如此久还没落实到位。萧大人当初与儿臣在符阳时,正好经历过益州大地震,萧大人仅用短短两三日便将益州、黔州等地的受灾情况了解清楚,在最短的时间内救济了灾民,找当地乡绅土豪出资出粮,帮助受灾百姓渡过难关,助他们重建家园。萧大人前后用时也没超过半个月,他在符阳当县令这几年也累积了不少经验,儿臣恳请父皇派萧大人协助户部,尽快将灾款灾粮落实到位。”
此话甚合老皇上之意,老皇上眉眼稍得舒展,“萧牧这几年在符阳委实沉稳了不少,朕准奏,来人,去宣萧大人进宫!”
“吏部最近案件积压,萧大人新官上任,想必忙不过来。皇上若是想多派人手,老臣……”汪太师试探着说道。
萧牧此人是皇上的心腹,看似大咧咧,实则雷厉风行,手段也十分狠辣,且此人向来只认皇上一个主,很难拉拢。
若是让萧牧插一脚,那此事就难办了。
顾君瑜道:“吏部的案子,戚大人可暂且顶一段日子。”
“那工部……”
顾君瑜:“儿臣今日也正要来给父皇讨要拿下扶南城池的赏。”
老皇上:“阿瑜想要讨什么?”
顾君瑜:“两个职位,一个是掌管工部的,一个是翰林院修书撰文的。”
“你想身兼两职?”皇上现在心情好了,便饶有兴致地问道。
“儿臣并无□□术,无法兼顾这么多。翰林院学士之位是儿臣为王妃讨的,儿臣给父皇呈上的手札有一半是王妃编写的。王妃这些年跟着儿臣在符阳进行农耕,对作物习性、杂交规律已有很深入的了解,以她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