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得公开表示,让京中女眷以皇后娘娘为楷模。
一时间,银楼的生意都大受影响,木簪却就此盛行起来。那些商家恨不得将一根小小的木头雕出花来,发展到后来,除了工艺比较难的,但凡金簪银簪有的款式,木簪都能做出差不多的,甚至恨不得给一根木头配上最好的珠子玛瑙。
等几年过去,皇后娘娘出了心里那口气,这才松了口,金银玉又盛行起来了,木簪依然很流行。毕竟这天下,还是老百姓居多。
苏染染笑眯眯的看着她爹娘道:“爹,娘,光这木簪子我就能想出好多花样来呢,更别说常用的金银了。我还想着若能卖出图纸赚了银子,咱们就去县城开一间小铺子,专门卖这些老百姓用得起的穿的戴的。租不起铺子,我还可以做些头花发带,爹帮我做些簪子,娘绣点荷包手帕,我去县城摆摊卖去。”
陈大勇一脸不解:“闺女呀,你说的这些东西本钱不大,试一试倒是行。可是为啥非要去安县卖呀,这种小本买卖还不够折腾的呢。”
苏染染一脸的理所当然:“因为我们将来要开铺子,肯定是要去县城的呀,那里人多,最重要的是,师兄考中了之后,不是得去县学读书吗?到时候娘生完了弟弟,咱们一家过去开铺子,也不用分开,我先过去探探路,要是能聚集一些回头客就更好了。”
陈大勇叹气道:“对啊,明年阿策就要去县学读书了,不能天天回家了,考中了的话,就必须得去,肯定不能再在镇上读了,是吧?”
这老实人一脸的遗憾伤感,不知道的还以为中秀才是啥坏事呢。
顾策原本因为苏染染的话是又感动又有压力,被陈大勇这样一打岔,就只剩下哭笑不得了,他想了想,又耐心的给家人讲了讲,如果他能考中秀才的话,会有什么变化,和之前有什么不同。
大安的科举制度大多沿袭了前朝,秀才也是分等的,成绩最好的称“廪生”,由官府每月发粮食,还有可能被府学录取,去府城读书。次一等的就没有粮食了,也只能留在县学。还有就是,不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