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你和项侯在,我放心得很。”共尉哈哈大笑,“我本来还想提醒你一些事,可是现在看来,没有这个必耍了。上谷以东的战事,我就托付给你们了。”
“谢大王。”韩信激动的拜倒在地。
韩信出帐之后,共尉长出了一口气。他到齐地来,除了巡视齐地的情况之外,最重要的一咋小心思就是安排对匈奴的作战。国力有待恢复。他没有汉武帝那么财大气粗,积累了七十年之后,倾全国之力与匈奴一战,他也不想象汉武帝那样小把匈奴人打得奄奄一息,自己也快崩溃了。他要制订的是长期的战略。既要逐步的打击匈奴人的实力,还不能让战争拖垮经济。这就必须控制军队的数量,保证不影响经济的恢复展,还要保证足够的战斗力。一方面,他用先进的武器装备军队。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另一方面,他要将最能打的将军安排到前线去。他手下虽然没有霍去病、卫青那样的名将,可是他相信,韩信、项羽、吕释之这些人不比他们差,而他手下的白公、陆贾、陈乐、宝珊这样在各自的岗个上得心应手的人才。也不是汉武帝所能期望的。当然了,就算有这样的人才,他也不可能象自己这样去用桑弘羊这样一个不世出的理财高手,最后在历史上居然连个传都没有,可见一斑。
更重要的是,他也许没有汉武帝那么雄才大略,可是他作为一个在企业里负责实际业务的人,凡事从可持续性展的角度出的战略眼光。却是汉武帝不可能具备的。而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放手让再子施为,与他们共富贵,而不是猜疑部下。自己事必躬亲,更是汉武帝这种家天下的独裁者不可能做到的。
他相信一点:术有专攻,再强的人也不可能样样精通。眼前的事实可以证明,他虽然也打了几年的仗。虽然有韩信不具备的大量战例可以依照,可是面对具体的匈奴战事。韩信做得还是比他好,想得比他周到,考虑得比他长远。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让韩信这样的人才放手施为呢?
共尉坐在帐中,心情十分愉快。东线的战事出乎意料的顺利,他开始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新现的问题上人才培养和人才选拔体制的进一步改革。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