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陆攻经常以小规模出击,在中国空军的反击下战损率高达60%。
96陆攻服役不久,三菱公司将其进一步改良,于1939年试飞了后继机型一式陆攻,并于1941年正式服役。该机长20米,高6米,翼展25米,最高时速428千米,航程更是超过了6000千米。该机标志性特征便是其从头到尾几乎一个直径的桶装机身,不仅简化了工艺,降低了自重,还增大了机身空间,还方便了机内人员来回走动。首批服役的一式陆攻(g4)可携带1枚800千克的鱼雷或炸弹,头部、背部、左右舷窗各有1挺7.7毫米机枪,机尾还有1门20毫米机炮,几乎每个方向都可以开火。
一式陆攻各型二战期间共生产了2200余架,成为日本海军重型轰炸机主力,直到战争结束前还在生产。
偷袭菲律宾
菲律宾时间1941年12月8日凌晨3时40分,日本对珍珠港的空袭已经接近尾声,日军企图摧毁美军太平洋舰队而进攻东南亚的阴谋已经昭然若揭。美军总部立刻将这个恐怖的消息告知驻菲律宾美国远东司令部麦克阿瑟将军,警告他防止日军进攻菲律宾,尤其是马尼拉西北面最重要的克拉克机场。
美国远东航空兵司令布里尔顿自上任以来便感觉到日本人的杀气,他立刻建议麦克阿瑟抢先下手,用所有b-17去轰炸日军在中国台湾的港口和机场。但当时,美军既没有驻台日军的布防图或航空侦察照片,又缺乏为b-17护航的远程战斗机,轰炸计划只能搁置。最可悲的是,参谋长萨瑟兰将军建议派巡逻机去台湾侦察的建议也被麦克阿瑟晾在了一边。
麦克阿瑟之所以一误再误,是因为他坚信日本倾尽全力偷袭了珍珠港之后,4个月之内根本没有能力进攻菲律宾。可惜,日本人将这4个月缩短到了10个小时。此时,驻台湾日军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500余架零式战斗机以及96陆攻、一式陆攻等轰炸机枕戈待旦。为了提升零式战斗机的航程,日本在本土赶制了专用副油箱,连夜送往台湾,轰炸机也都加满了汽油,挂上了炸弹。
早上9点,美军在马尼拉北部雷达发现了日军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1页 / 共4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