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的同时,b-17也执行了大量战术轰炸任务。为了破坏轴心国的铁路运输,削弱退守意大利德军的后勤补给能力,美军从1944年1月开始,在54天内出动了2万余架次b-17执行战术轰炸,摧毁了4条铁路大动脉,炸断了48座桥梁,击毁18000辆卡车,有效迫使德军从古斯塔夫防线后撤。
二战期间,b-17单机价格约为20万美元,可谓物美价廉,因此成为整个航空史上产量最高的飞机之一,各型共生产了12731架。当时位于美国西雅图的b-17总装厂日产量就达到16架。强大的生产能力有效补充了b-17的巨大损失,使得b-17源源不断地飞向欧洲,成为德国军工产业的终结者。可以想见,如果德国在战争之初也装备了b-17一样的战略轰炸机,不列颠空战的结局,甚至整个二战的进程恐怕都将改写。
b-17所体现的战争精神更为后人乐道。b-17以德国军工生产地区为明确目标,最大程度地减少了无辜民众的伤亡,赢得了战争方的尊重和认可。b-17飞行人员在最为危险的昼间轰炸任务中展现出昂扬的斗志,在德军凶狠的抗击下不屈不挠,毫不退缩,直到取得最终胜利。无论是性能、战绩还是背后的人文气概,b-17都是航空史上的一个奇迹。
2.6
图-2:监狱中飞出的攻城利器
回顾人类百年航空史上的经典飞机,大多都出自大型航空企业设计生产人员之手,但性能卓越的苏联图-2轰炸机却是诞生在苦寒的监狱中,其核心设计任务便是大名鼎鼎的安德烈尼古拉叶维奇图波列夫完成的。
铁窗里的设计师
图波列夫出生于1888年,1908年进入莫斯科技术学校,成为“俄罗斯航空之父”茹科夫斯基领导的飞行小组中一名积极分子。图波列夫在20岁大学毕业后加入了茹科夫斯基创建的中央流体动力研究院,成为了其中的核心人物之一。1922年,在研究院内成立了实验设计局,领导设计了多种全金属飞机,成为苏联金属飞机设计的先驱。
1937年,图波列夫已近知天命之年,遇到了席卷整个苏联的“肃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7页 / 共4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