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行动,立下了赫赫战功。2014年9月26日,英国皇家空军多架“狂风”使用激光制导炸弹,打击了叙利亚境内的isis极端武装。11月,意大利也派出“狂风”加入到美国主导的多国联盟,对isis实施打击。
超低空突防
“超低空突防”越来越多地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轰炸机、攻击机甚至歼击机中,与一度崇尚的高空高速背道而驰,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就是日益完善的防空防空系统使得中空进入敌方领空的飞机很难逃过雷达的眼睛和导弹的追击,而过高的飞行高度(如1.5万米以上)又难以对地面目标实施精确打击。由于地球曲率作用和地面高低不平等因素,常规雷达很难探测到海拔100米以下的飞机,因此,超低空突防可以“较为安全”地潜入目标地区执行作战任务。然而,超低空突防不仅油耗较大,速度较慢,很容易受到地面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且往往又在夜间进行,对飞机性能和飞行员技术要求都很高。目前各国也在大力研制低空雷达来弥补低海拔的探测死角。
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超低空突防的“狂风”攻击机反倒成了损失最重的飞机,并不是因为“狂风”的性能问题或是伊拉克的火力问题,更多的是多国部队强大的电子战系统几乎破坏了伊拉克的导弹防空体系,使得中空飞行的安全性大大提升。这其实是在战场上很难复制的特殊环境,所以不能因此责怪“狂风”。
3.10
海空先锋f/a-18“大黄蜂”
f/a-18“大黄蜂”是与f-15、f-16几乎同时发展的一种舰载型攻击机。它设计合理,与时俱进,到了30年后的今天,已经衍生出一个庞大的“大黄蜂”家族,成为最为活跃的战机之一。
舰载万能机
f/a-18幸运地来源于一次失败的竞标。20世纪70年代,美国以f-4为代表的二代战机逐渐落伍,从而诞生了三代战机—重型的f-15和轻型的f-16。其中,通用动力公司的f-16是在体积小、重量轻、机动性好、作战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8页 / 共3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