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大黄蜂”等。
到了f/a-18e/f,飞机继续保持了出色的机动性和近距离空战性能,但体型变得更大,动力装置、载油量和作战半径进一步提升,最大起飞重量从23.6吨的中型战斗/攻击机水平上升到近30吨的重型战斗/攻击机水平。此外,飞机换装了更先进的航电系统,增加了两个外挂点,可执行的任务更为多样化。更重要的是,f/a-18e/f的制造工艺非常先进,虽然尺寸大了约25%,但零部件数量却少了42%,大幅降低了生产保障费用。仅所需维修人数就是海军其他飞机的一半以下,维护成本低得可观。
同时,f/a-18e/f还进行了诸多巧妙设计,具备了优异的隐身能力。例如,在座舱玻璃上镀有铟锡氧化物薄膜,使雷达波或激光能量不能穿透座舱盖到达座舱内部的各种平面;进气口截面有一定前掠角,迎面射入的雷达信号能直接进入发动机并被直接反射出来;将天线完全收入天线罩内,去掉了天线驱动系统,并将起落架舱门改为小圆面舱门,大大减小了雷达反射面。f/a-18e/f雷达波反射面积仅有1.1平方米,仅为f/a-18c/d的十分之一,与f-16相当。
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f/a-18e/f首次随航母出征,但成为了最繁忙的战机之一。人们经常可以从新闻画面中看到该机从航母上弹射起飞的景象(多数为战前适应性训练)。f/a-18e/f不仅忙于空战和对地攻击,还完成了很多“不可思议”的特种任务。例如,3月24日,一架f/a-18e/f在纳西里耶上空利用自己携带的空中加油吊舱为一架武装直升机实施了空中加油;3月26日,f/a-18e/f凭借着雷神公司为其量身打造的先进战术前视红外吊舱,冒着猛烈的沙尘暴起飞攻击,而此时缺少该吊舱的f-16、f-117等战机均无法执行任务。f/a-18e/f在这次战争中的优异表现为其赢得了“倒萨先锋”、“杀人蜂”的美誉。
由此可见,新时代的“大黄蜂”真正实现了全天候、超音速、多用途,各型产量已经超过1400架,不仅在这些年来的美国海外作战任务中一直担当着主战先锋,还先后出口到澳大利亚、加拿大、瑞士、科威特、芬兰、西班牙等国,成为军火市场上的宠儿。“大黄蜂”的“经济适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1页 / 共3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