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0月正值伊斯兰教中重要的“斋戒月”,而埃及与叙利亚分别打算收复六年前被以色列占领的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引发了第四次中东战争,又称为“阿以斋月战争”。
战争伊始,受到双线夹击的以色列损失惨重,而欧洲国家拒绝对其进行援助,以色列不得不求救于美国。那时,危在旦夕的以色列完全无法接受海上运输的速度,而美国的后勤基地也没有通往以色列的公路和铁路,空运成为唯一的选择,行动代号“镍草”。1973年10月13日,尼克松总统下达命令后9小时,第一架载有87.7吨物资的c-5运输机已整装待发,准备飞往以色列。当时,美国的运输机还缺乏空中加油装备,因此必须找到一个中途可降落加油的机场。欧洲国家大多担心阿拉伯国家的抵制而拒绝提供机场,甚至不允许美国运输机飞越他们的领空,最后,只有葡萄牙同意提供拉日什机场作为美国运输机的前进基地。
接下来,c-5等美国运输机飞行了567个架次,沿着敌方阿拉伯国家和拒绝其使用领空的欧洲国家之间的狭窄航线,在美军第六舰队与以色列的战斗机共同护航下,向以色列运送了2.2万吨装备和物资。在10月24日战争双方停火前,美国支援的所有装备都来自空运。这些装备到达后立接卸载至排队等候的卡车上,然后运往以色列各地。许多最急需的装备(如反坦克武器、火炮弹药、坦克等)抵达机场后的几个小时内就投入了战斗。“镍草”行动迅速补充了以色列的初期损失,使以色列起死回生,被评价为“救了以色列一命的行动”。
在此期间,c-5出动架次仅为总量的1/4,但运输重量却占到50%,有29架次运送的是以色列最需要的60和48坦克,此外还空运了陆军155毫米榴弹炮、ch-53直升机等大型装备。虽然c-5才交付3年,但在首个测试场上却交出了圆满的答卷。
其实,就在c-5夜以继日地奔波时,苏联也对阿拉伯联军进行了空运补给,而且空运行动比美国还要早5天开始。尽管拥有时间优势,而且美国运输机的飞行距离是苏联的4倍,但美国的空运效率却完胜苏联。美国的c-5共飞行145架次,平均每架次运送74吨物资,总计超过1万吨;而苏联运输机共飞行了935个架次,但只运送了1.5万吨物资,平均每架次仅有1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8页 / 共5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