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捧回金灿灿的奖状。
吕多多家堂屋里那面墙上,贴满了两个姐姐的奖状,家里每次来人,都要站在那面墙下观摩一会儿,有人会随口问:“怎么没有多妹子的奖状?”
“那个蠢货,她拿得到奖状?蠢得脑壳都被老师敲肿了,越敲越蠢,她就是混日子的,读完小学就算了,跟她妈去卖水果,省得浪费我的钱。”吕建民永远记得吕多多被老师敲脑壳的事,似乎吕多多每天都被老师敲脑壳一样。
吕多多梗着脖子喊:“我就不,我要读初中,妈说了,我考得上就给我读的。”
吕建民嗤笑一声,不屑地撇嘴:“你考得上?要得,你考上我就给你读!”吕建民是从来都没正眼瞧过自己这个三女儿的。
当父亲的没把三女儿放在眼里,吕多多的姐弟们自然也不会喜欢她,吕程程和吕玲玲从来不会带着吕多多一起玩,因为这有损他们的形象。通常子女多的家庭,孩子的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要比别人家的孩子强,因为你不努力、不快一点,就会吃亏。吕多多的两个姐姐都不喜欢她,因为从小不生活在一起,没什么感情,吕多多回来了,又多了一个抢吃争穿的人,姐妹俩的危机意识前所未有的强烈起来。所以吕多多在这个家里的地位可想而知。
**十年代的个体户还是很吃香的,程春兰的水果摊子摆成了水果店,吕建民的小四轮也换成了大卡车。程春兰的水果店因为有吕建民自己的货运支持,从零售摊变成了水果批发部,来钱自然是又快又多。吕建民两口子被迫下海,反而因祸得福,成了先富起来的那一拨。
吕家这种个体户,用当地人的说法,就是挣活钱的,手头宽松,虽然孩子多,家里生活条件也不会比别人家差。在那个缺肉少鱼的年代,吕家餐桌上的肉就没有断过,首先,吕金龙是个典型的肉食主义,无肉不欢,没有肉就不吃饭,吕建民心疼儿子,生怕儿子不吃饭饿瘦了,顿顿都要给儿子买肉吃,而且还都是全瘦肉。
但是吕多多却难得有机会吃肉,因为肉是吕金龙的特权,只有他吃到不爱吃了,别的人才有机会吃。就算吕金龙不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