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东西后来也确确实实做出了可以商用的“人造皮肤”,但是却迟迟没有普及到口罩生产领域——这不是技术上达不到,而是经济上不划算。
按照顾辙重生前的成本评估,造普通熔喷布口罩,成本可以控制在五毛钱一个以内,而用那种材料至少要六七十块一个,还不能再带别的附加科技。
口罩作为消耗品,用几个小时就会扔的,当然不会有企业去投入量产线了。但如果是作为奢侈耐用品,有噱头,有装逼加持。哪怕每平米面料要三千块钱,还是可以造一点的。
总有追求极致干爽透气保暖的耐克阿迪美津浓用户会买单,或者卖给那些户外运动极客。而且有些东西产量上去之后,研发成本也会渐渐摊薄。
当然,顾辙心里很清楚,以他现在能调动的资源,即使知道原理,也不可能造出跟重生前一样的新式复合熔喷面料。
首先03年的熔喷机和20年的熔喷机技术指标就差了不少,光是喷丝直径就至少差了一个数量级,17年后的机器能喷得更细很多,单位用料表面积和吸附效果也强得多。
事实上,后世常见的普通医用口罩和n95口罩,在熔喷布面料选用上,主要差距也体现在“n95的熔喷布喷丝更细、吸附率更高,能达到95%”,所以熔喷布肯定是喷丝越细越难越贵。
其次,后世中科院纳米所那个研究里,还整了很多高精尖的花活,比如“如何在plga和pva夹层之间,吸附、植入消毒的纳米银离子,实现长效杀菌”。
诸如此类的细节还有很多,顾辙眼下都实现不了,所以他只能先弄个相对简陋的基本款出来。
但不管怎么说,性能优劣本来就是个伪命题,关键看跟谁比。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