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对他来说那直接就是比神棍预言都准的东西。这种推演也不用负责任,不像科学论文那样必须严谨,所以怎么精彩怎么说。
偏偏他的每一个推演都有血有肉,细节非常丰富,想让人把他当成软科幻来看待都不可能——至不济也会被当成最硬的硬科幻。
最后,为了加强说服力,顾辙还出示了几份专利申请文件以及国知局的受理号,显示他和明远国际的相关技术合作已经进入了实质性阶段,
力争一年多的时间里,实现对扶桑现有熔喷技术的本土化绕过、并且实现进一步改良。
这几份专利申请的受理,当然是真的,但是内容未必能过,即使给顾辙一年的时间依据专利的国内优先权补正材料,也未必能过。
但是,没关系。
顾辙本来就没想过,他只是之前起意要这么干之后,就立刻申请了。大不了将来被驳回或者撤回一次嘛。
为了应付视察,特地弄几个“正在申”的证据,实在是惠而不费,白花几千块申请费而已,不会有别的损失。
当然,也有个别专业懂行的随行视察人员,看到顾辙拿出的是申请受理材料,而非授权材料,稍稍提问质疑了一下顾辙将来过审的把握。
但顾辙恰到好处地拿出了其他一些业绩证明,立刻就没什么人质疑了。
“这个问题问得好,还在申请中的技术,确实无法保证最终授权。不过我们公司与东海大学合作的科研项目,之前都有比较好的业界反响。
比如这几项‘一种新型高聚水合物与交联剂隐形眼镜材料’,就是还在形式审查过程中,甚至没有申请公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