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上一时手艺好一点、实验做得好一点,顾辙又要来何用呢。
顾辙希望实现的,只是筛选他要招的人,究竟是“科技决定论”还是“金融决定论”还是“营销决定论”。
这在开创性的公司,比清华北大毕业还重要。只可惜大多数所谓科技公司,做大了之后,比如超过五百人规模,老板没法对每个新员工都亲自面试。
这才不得不放弃“直接判断对方的信仰”,以免被下面的hr欺上瞒下营私舞弊,改为校招的时候看重清华北大。
毕竟信仰是有可能演的,清华北大至少难以造假,有客观标准。
“所以,后续再招人,具体务实的工作,我不会干涉。我作为大股东,就两条务虚的原则:
要判断对方是不是对我们的行业有信心、觉得要做的事情有意义,这比技术重要,技术可以慢慢学。
如果判断不了,或者容易让先来后来的人不患寡而患不均,那就暂缓招人。能自动化减少岗位的,就用机器解决,哪怕机器需要五六年的人员工资才能赚回来,也优先用机器,机器可以没有信仰。”
一番透彻的深谈之后,顾辙敲定了这个总的原则,反正他也没指望生产眼镜赚多少利润。
公司高层经过这段波折,也总算是完全统一了思想。以后那些细账小账就不去多算了,人少,管理复杂度就低,不可控变量就少,这比省点钱有价值多了。
内部会议结束后,顾辙又彻底视察了一圈,觉得没什么事儿了,就吩咐试产结束后可以按计划扩大设备订单,然后就准备闪人。
不过,就在顾辙快走的时候,一个电话打了进来,是之前帮顾辙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