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青瓦,寨子里升起了炊烟,青青绿叶和清澈见底的小溪边蝉儿与鸟儿在争鸣……贵州凯里地区的小黄村,就是一个侗歌的海洋。
唱大歌不仅是从侗家人的爱好,更是他们的生活习性。侗族早先没有文字,歌就是他们民族的历史,他们从吃饭穿衣、穑稼家事到婚丧嫁娶,事事都有专门的歌。
实际上,侗族大歌就是一种模拟鸟叫虫鸣、高山流水等自然之音,是大歌编创的一大特色,也是产生声音大歌的自然根源。它的主要内容是歌唱自然、劳动、爱情以及人间友谊,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和谐之声,
侗家人喜在风雨桥和鼓楼下唱大歌。
风雨桥是侗乡的重要标志,桥上多彩绘文案。桥面覆以廊屋。廊屋之上有构亭阁或鼓楼。小黄村就有这样的一坐悠久的风雨桥,桥屋上有鼓楼三座,中间一座为宏,为五重檐四角攒尖顶,两端为三重檐歇山顶。桥楼中彩绘侗俗吹笙踩堂、琵琶弹唱、行歇坐月、侗姑织锦、双牛角斗,激流放排诸图,琳琅满面。整坐风雨桥全系杉木构造,榫头衔接,无一钉一铆,工艺精湛。
风雨桥下,我听到了侗家人唱起那首我最喜欢的“嘎细王”的大歌,歌里唱道:“二月初春到小黄,听见蝉虫在哭娘,蝉虫哭娘在那枫树上,才知老了姑娘老了郎。啊,好好想想,男子成家立业就丢了手中的笛子,姑娘当了妈妈就会把手上的刺绣忘……
沿着小黄村高高低低的小路,溪水潺潺。放眼望去,高天白云下是葱翠的古楠树。古楠树的旁边四根粗大大木柱冲天而起,旁边配以多根小立柱,往上的飞檐和斗拱,就是形如宝塔,尤如碧波一桅,清秀绝丽的侗寨鼓楼。
这座鼓楼全为木结构,分上中下三部分。顶部为四角攒尖形,顶盖上端,嵌有陶瓷宝珠尖顶,直插云霄;中部的一层塔檐是鼓楼的主体,呈八角形,翼角饰有兽头;下部是方形厅堂,可容数百人。大鼓楼里正有歌班在带着孩子们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的教唱。孩子们唱着自然、劳动、以及人间友谊,细腻曲折、韵味悠长、让人犹如喝一杯香浓的午后清茶,让疲惫的心灵得到惬意的放松。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