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州府西昌市到金阳县下的基觉乡,就算是经验丰富的老司机也需要花上一天一夜的时间。
全程基本都是蜿蜒曲折的碎石山路,部分路段的海拔超过了三千米。
高原反应加上颠簸难走的小道,这对每一位试图进入重重峻岭拜访这座高山乡村的旅人来说都是无比艰难的挑战。
老沈从小巴车上下来的时候感觉自己快要昏厥了,他扶着土黄色的岩壁吐了足足五分钟,直到把胃里的东西尽数清空了才缓过劲来。
“还以为广西那边的大山已经够险峻了,没想到彝族这地方也是不遑多让,从这里下到主沟村还要一两个小时,不知道我这两条腿挺不挺得住啊。”
基觉乡是1984年才刚刚改制设立的,原来是公社,九成九的居民都是彝族,虽然物质条件落后,但民风非常淳朴,在老沈几经“要求”后,拉牛车的老乡才愿意收下3元作为路费。
今天要采访的对象是“J121”船上一位海军战士的长辈,老人家名叫阿乌伟古,年近八十,一辈子都没出过村子,但却培养出了一位英勇的孙子。
老沈坐在摇摇晃晃的牛车上朝着更深的大山进发,一边听着老乡哼唱着听不懂的古老歌谣,一边被苍劲青翠的壮丽美景震撼心灵。
自从开始采访南极考察队队员家属之后,老沈已经走过了遍布全国的几十个地方,有繁华都市,有宁静小镇,有海边渔港,有荒漠古村。
但此时此刻展现在他面前这幅古朴悠远的画卷依然能激发起内心赞叹的冲动,相机的快门就这么按了一路,留下了数不清的绝美图片。
随着拉车的黄牛发出一声嘶鸣,老沈终于抵达了目的地,千恩万谢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