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照片,值得一篇报道,值得报纸上的一整个版面。”
“班长,你想啊,战士们也和我们一样有家人和朋友在祖国等着他们平安回去,如果他们的孩子,父母,爱人,能够在我写的字里行间和拍摄的画面里看到自己的亲人,那该是多么高兴的一件事啊。”
讲到动情之处,赵阳甚至湿了眼眶。
他见惯了激情澎湃的大场面,却还是为长城站工地上这些战士们露出的朴实微笑而动容。
还记得刚到乔治王岛的时候,南极洲考察队全员开会研究讨论建站方案,这群中国最顶尖的科学家、工程师们却都犯了难。
毕竟要在60多天内要把500多吨的建站物资运上岛,建起360平方米的两栋考察用房、四栋辅助用房,架起四个20多米高的通信铁塔,还要造一座气象观测站以及储油罐。
那么大的工作量哪怕是队员们再乐观的估算也发现至少需要半年到一年才能完成。
但是三月中旬后南极的夏季就会过去,到时候大海封冻,风雪不止,气温下降,想要施工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一件事。
时间一下子成了建站成功与否的关键,而想要缩短工期,就必须投入更多的劳动力。
危难之际,“J121”船指挥组迅速讨论出了支援方案,把308名海军官兵编成四支突击队,轮番上阵,决心拼了性命也要帮助考察队按时建成中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
中国军人的诺言可不是闹着玩的。
就拿赵阳参与过得那次临时码头搭建任务来说,战士们有的冒着刺骨冰寒跳进没腰深的海水里,坚持抡锤打桩,固定码头钢架;有的顶着凌冽的寒风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