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计小半年都过去了。好在这时候孩子还不用吃盐,孩子娘有盐吃就行了。”
\n
听到这里,众位大佬儿忍不住有些撸袖子。
\n
何瑾见状一个哆嗦,赶紧强行漂移将车拐回正道儿,继续言道:“然后知州大老爷这里呢,这里还要上报知府,知府再上报布政使司,一直到了朝廷这里,孩子估计都两三岁了。”
\n
“而且这还不算完,朝廷发现了变动后,又要通知都转运使司,这样又是一路路下来,才能到分派磁州的州衙......”
\n
“这还是一路顺畅,中间没有吃拿卡要环节的情况下,我孩子估计已六七岁了。六七年没盐吃,能活下来真是奇迹......”
\n
说完何瑾似乎还动了情,眼窝都有些湿润,似乎在为自己不存在的龙凤胎孩子心疼。可周围大佬儿看着他擦眼泪的动作,脸色一下就全黑了。
\n
不得不承认,朱元璋苦孩子出身,想让全国百姓过上好日子的初心是好的。包括这些大臣们,也都想着官专卖制度,能保障天下百姓基本的食盐供应。
\n
可经何瑾这么一分析后,他们就全明白了:官卖制太想当然了,理论上完美无瑕,可实际操作起来全是漏洞。
\n
首先何瑾说的只是一家状况,全天下那么多的百姓,又有多少家庭状况变动?如此海量的信息,想想就让人头皮发麻。
\n
另外他还说的还是磁州州城,要是偏远地区的农村,登记改册和运输方面无疑要再难上百倍,简直就是叫天不应、叫地不灵。
\n
别说明朝没高速运输物流和实时传达的信息技术,就是在何瑾那个年代,快递也得等个两三天呢,还不能算双十一等剁手节......
\n
“所以官卖制虽表面上还在大明实行,但实际上早就名存实亡。反而那些部门还占着茅坑不拉屎,尽想着祸祸大明的财政,欺上瞒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