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相公外放。”
\n
“可相公也应该清楚,陛下和那些人也不是傻子,若非大明盐业糜烂到无可救药,他们岂会打破朝堂官场的规则,让相公平步青云?”
\n
说到这里,沈秀儿愈加激动,道:“尤其看相公这些时日的反应,似乎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对付的是哪些人?如此轻浮的心态到了淮安,恐怕连......”
\n
后面的话,沈秀儿已吓得不敢说。
\n
可何瑾却听着,内心毫无波动,甚至还忍不住笑了起来,摆手道:“还能是什么人,无非就是那些晋商呗。”
\n
这话一出,沈秀儿登时色变:“相公,你原来都?......”
\n
“我当然知道,甚至比你更清楚晋商的厉害。毫不客气地说,仅一个扬州的贩盐利润,都比得过朝廷一年的岁入。更可怕的是,这些晋商还暗中邀买人心,势力可谓固若金汤又盘根错节。”
\n
晋商的名号在明代,绝对赫赫有名、势大财雄。
\n
他们其实就是山西的商帮,不过在农耕思想占绝对主导地位的北方,晋商简直就是异类。其重商文化之浓重,甚至要超过罪不安分的闽广一带。
\n
说起晋商的崛起,其实也挺艰辛无奈的。
\n
近百年来,山西那块儿植被严重退化,土地愈发贫瘠,再加之常年干旱少雨,一向维系农耕社会的土地,已无法哺育三晋的子民。
\n
脱离了土地,能活下来就要靠经商。而最好的商机,也就在这个时候出现在山西百姓的眼前:大明的开中法。
\n
在贩卖粮食和食盐的生意中,山西迅速形成了一批富晋大户。有钱之后,他们又培养子弟读书,如此官商结合,进一步巩固晋商的地位。
\n
以至于到了弘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