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这般连比划带猜的,已经是离得很近了。
\n
难怪此番她这般上心,原来是回到故乡了。
\n
不过,老娘问完这盐工后,神色却没轻松多少。随即还不甘心,又问了其他几个灶户盐丁,还特意去盐仓转了一圈儿。
\n
一场忙活下来,反而脸色愈加沉重,对着何瑾落寞言道:“瑾儿,戏文里可能真的都是骗人的,你还真料对了。”
\n
“我们这也算微服私访外加突击检查了,可这里的盐商恐怕上下都打点到了,盐仓的存盐就跟账簿一样,盐工也满口说盐商的好,还说资助他的孩子入学堂,就算是女儿,也会给找份儿丫鬟的差事......”
\n
“那不可能!”朱秀英当时就急眼了,道:“假如盐商那么好,大明的盐课为何连连下降,市面上的盐又那么奇缺,价格那么高?”
\n
老娘一叹,道:“按照这盐工的说法,是最近倭寇闹得太厉害,盐场没几日就中断歇业,产的盐少了,盐商也没法子。还请求瑾儿,尽快上奏朝廷,治一治海上的走私倭寇......”
\n
听到这里,何瑾就忍不住笑了,道:“假如真的是倭寇走私,那市面上的盐,应该更多才是。”
\n
“倭寇也不能天天吃盐不吃饭,走私是为了将盐卖到市面换钱的——这个蹩脚的借口,不过拿来唬弄下,那些根本不懂市场经济的官员罢了。”
\n
“娘也是这样想的,大明的盐产年年都有富余,若真是走私横行,市面上就会充斥着大量的私盐。可事实上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这就奇了怪了......”
\n
“没什么好奇怪的。”
\n
何瑾又一次解释,道:“无非就是那些盐商早就把控了盐场,故意制造成盐紧缺的局面,好阻止那些想涌来,分上一杯羹的普通商人。”
\n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