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喻于义,小人重其利。大人也别觉得重义就高尚,认钱就低俗。君子重义的一个前提,是他们大部分都不缺钱,所以才会有更高的品德追求。”
\n
“可普通百姓连吃饱穿暖都是奢望,拿什么来维护自己的尊严和体面?还有,凭什么衣食无忧的人,就可以要求人人都讲究礼义气节,抱竹而死?”
\n
潘蕃不是那种读死书......不,应该说他久历官场后,已过了那么肤浅的阶段。
\n
诚然,圣人教诲当中有‘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的教诲。可同时,另一位圣人也说过‘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n
幼时习文的时候,潘蕃不懂为何都是后世推崇的圣人,对礼义的说法会不一样。随着年纪渐长开悟,才明白原来圣人也有不同的理念。再之后当了一县百里侯,真正牧民一方,才领悟到圣人的教诲其实并不冲突。
\n
前者那是用来修身克诫自己的,而后者是治国理民的......自己不是也仓廪实之后,才会读书学礼、知义感恩吗?
\n
所以,何瑾刚才一番话虽然粗鄙不文,却粗鄙也有粗鄙的好处,正中那些倭寇的心思。倘若直接跃过仓廪实的物质基础,上来要求百姓知礼懂义,那就是在强人所难、愚不可及了。
\n
想到这里,潘蕃便叹了一口气,承认言道:“润德,你出身微寒,心系百姓,这点做的不错。只是......”
\n
“只是假的终究是假的,大人怕日后这些人受到了欺骗,又会跑去报复社会?”何瑾却嘿嘿一笑,随后摊手道:“可我说的这一切,都是真的啊。何家的产业,真的已做到了所说的那些......”
\n
“什么?......”这下潘蕃就震惊了:一个人会信口雌黄不算什么,鬼主意多、手段厉害也不足为奇。
\n
可倘若阴谋算计、治民领军都样样厉害,还将生意做得那么大、那般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