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翌日朝会,初时风平浪静,百官仍旧如常奏事。
\n
可就在快要退朝的时候,锦衣卫指挥使牟斌忽然上前出列,弹劾礼部尚书张谊勾结倭寇,走私叛国。
\n
弘治皇帝闻言大惊,当即叱呵牟斌不可信口开河。
\n
牟斌却拿出了张谊通倭的证据,张谊看后面色煞白,无言以对。弘治皇帝翻阅后龙颜大怒,着令锦衣卫严加审问。
\n
一时间风云骤起,原本还气势汹汹的满朝官员,顿时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n
士林和市井的风头,也一下转了向:没人想到口口声声要捍卫祖法礼制的礼部尚书,竟然是勾结倭寇祸害大明子民的幕后黑手。
\n
很多朝廷官员们也不相信,纷纷上书为张谊辩白,更有不少人以身家性命为其担保。并指责此定乃佞臣何瑾的奸计,小人乱政才使得君子受污,恳请弘治皇帝定要查个水落石出,莫要使吏治蒙羞,正邪颠倒。
\n
然而,随后打脸的就来了。
\n
随着调查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被锦衣卫呈送上来。包括淮安那些倭寇的举证,盐商的口供,以及各地被晋商收买官员的供词.......桩桩件件都将张家垄断侵夺大明盐利,勾结倭寇的真相拼图给填充了起来。
\n
如此多的旁证摆在眼前,就算再坚信张家的官员都傻了眼。
\n
他们都承认何瑾的手段很厉害,可厉害到诬陷他人能到如此逼真的地步,甚至几年前的证据都被揭了出来,就实在有些说不过去了。
\n
另外,更让他们无语的是,此番锦衣卫可没对张家父子严刑拷问。
\n
人家这次就是深入分析调查,按图索骥顺藤摸瓜,只给你摆证据讲事实,一点都不夸大案情也不罗织罪名。让那些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