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家大力赞誉,直夸他为“有明一代惟一的大政治家”。
这约莫就是所谓的“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臣”。
既然扣罪名的事是张居正死后才发生的,顾闲觉得自己走这一趟很有必要。
现在张居正才四十多岁,距离他病故还早得很,他可以悉心投喂这位便宜姐夫,争取让张居正多活个十几二十年,为大明改革事业奉献终身!
怀揣着这样的想法,顾闲抓住四月天的尾巴来到了京师朝阳门外。
他背上背着一口锅,左手提着父母准备的特产,右手提着自己买的肥美漕运鸭,好奇地在繁华热闹的街道上左顾右盼。
顾闲在富庶的江南长大,倒也不是没见过世面的穷小子,不过看着这既熟悉又陌生的街景心里还是感慨万千。
不必旁人指路,他都知道往前走一段路是东四牌楼,是个竖着四个大牌楼的十字路口。
南牌楼上写着“明照坊”三个大字,顾闲这次的目的地就是那儿。
今年张居正在老师徐阶的推举下顺利入阁,终于有资格在门上挂个“府”字了,自是趁机置换了一处稍微大点的宅院。
早在置办好新宅时,张居正就给二老去了封信,告知他们新的住址,表示以后写信可以改送到这里。
不得不说,这样的张居正比清末以及民国学者们吹嘘的完美改革者要鲜活许多,至少顾闲读到这封信时就有点感动。
发妻都去世十几年了,还能在更换住宅时第一时间告知岳父岳母,实在是个念旧情的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