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就是科举辅导书了,包括但不限于往年科举真题、名师模拟试卷以及各式各样的科举必备册子。
真正逐字逐句去阅读经典的人反而是少数。
张居正道:“元美与我是同年进士,他治的是《易经》,你平时有这方面的疑问大可去寻他。”
科举分为五经,即诗、书、礼、易、春秋,但并不是五经都要考,而是采用选考模式。
一般从童子试开始,就要从五经里面选修一科,而后乡试、会试、殿试都考这一科。
比如你选修《诗经》,又考了本经第一,那你就是《诗经》的经魁!用处不大,不过如果你最终没能拿到案首或者会元之类的,拿个经魁也勉强有个名目可以跟人吹嘘。
顾闲还没正式入学,自是还没选好本经的。
顾闲好奇地问:“那姐夫你选的是什么?”
张居正道:“我选的是《礼记》。”
他以自己那一届科举为例给顾闲讲了讲五经的选修比例。
他同年一共录取三百零一人,其中治《诗经》的有一百零五人,治《书经》的有六十三人,治《易经》的有八十五人,治《礼记》的有二十二人,治《春秋》的有二十六人。
并不是录取人数多,竞争就不激烈。正相反,录取人数多是因为门槛比较低,选修的人太多。
这种情况下想脱颖而出同样不容易。
阅卷官要看一千份文章,跟阅卷官只需要看一百份文章,那耐心能一样吗?工作量太大的时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