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较于近卫军死伤近半才投降的悍勇,戍卫军跪得很快。
三两日的战斗下来,过半戍卫军成了晋军俘虏。
不过因为草原平坦广阔没有险阻,跑掉的戍卫军也有不少,这些大多是机械化部队,也只有他们能跑得掉,那些被俘的基本都是骑马的。
——第八师、第九师加入战场后,戍卫军只要稍微作战不利,机械化部队就会丢下同伴脚底抹油、自我分裂。骑马的战士一看同伴坐车跑了,自己追不上自然士气崩溃。
与投降的和逃跑的战士相比,死伤的戍卫军就要少很多,毕竟有抵抗有战斗才会有大量伤亡。
三日后,在战场被清扫了个七七八八的情况下,赵宁下令第七师、第八师、第九师撤出既有战斗,重新集结进行短暂休整,让十一师全面接收俘虏并押往雁门关。
与此同时,赵宁带着打扫完溧水河谷战场,且已经休整了两三日的第十师、十二师、十五师作为第一梯队向北挺进,兵锋直指漠北。
这时候,从雁门关出发的后勤补给队伍,已将军械弹药、粮食药品等物资运到了溧水河谷,并且在溧水河谷建立了第一个中转站。
雁门关的反抗军的确只有三个军,但这是正面作战部队,负责后勤的是朝廷临时征召的,河东北面一带的预备队和民兵。
他们除了运送补给外,现在又多了一个任务:配合十一师押解、看管俘虏。
后勤就位,是赵宁能够带着三个师继续北上的先决条件,而大军的下一个补给地以及后勤的下一个中转站,就在一个显而易见的地方:小叶部。
旬日后,路上击溃、俘虏了不少部族军的三个师,陆续抵达小叶部。先行一步的苏叶青,在扈红练等高手的配合下对小叶部的非大晋战力进行了清除,使得大军得以顺利进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