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我们过不去,晋军大队人马也过不来,他们在这里的兵力有限,小打小闹还成,大规模决战力有不逮。
“再者,他们之所以扰乱河西,不过是为了策应正面战场,现在我们大军回防,蒲津关、函谷关的晋军压力大减,这里的晋军目标已经完成,留下来战斗只会白白送死,没道理不见好就收。”
这番论断符合近日见闻,也符合实际情况,众将纷纷赞同。
有人紧跟着提出,之前的拉网式包围推进太慢,如果晋军打定主意要跑,这样进击只怕是追不上,建议继续发挥精锐部队突进的战法,直奔黄河西岸而去。
魏无羡不置可否,但耐不住众将意见一致,因为没有坚实的反对理由,遂同意了这个建议。
但在哪些部队率先突击的问题上,魏无羡与众将产生了分歧,明面上大家都有各自的理由,但根子上还是魏氏子弟出战亦或世家子弟出战的问题。
现在众人一致认为晋军要撤,大战是没得打了,但克复地方的功劳仍在,谁率先向前谁就能不费吹灰之力占领城池,白捡的军功没人不想要。
先前魏氏将领已经夺取了不少克复城池的军功,现在轮也轮到世家们了。
魏无羡无法违逆众意,只能调世家子弟为长官的部队为突击部队,他再三叮嘱不可轻敌,要稳扎稳打配合大部队向前,以防万一。
这番叮嘱或许符合战场形势,但在世家子弟们看来就是魏无羡不想他们立功太快太多。突击部队不突击,反而跟大部队一起行动,那能有几个功劳?
九月初七、初八,秦军加速推进,突击部队没有遇到大规模晋军,于是各部为了争功开始肆意冒进。
九月初八,秦军包围圈不复严整,突击部队甚至不再以旅为单位向前。
眼瞅着黄河西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