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八仙桌上,震得煤油灯剧烈摇晃:“五宝镇的脊梁,是用盐井的卤水和烈士的血铸就的!“他扯开衣领,露出胸口同盟会的刺青,“派人去重庆,就说五宝镇的袍哥,永远是革命军最锋利的刀!“
众人齐刷刷起身,握拳撞向胸口。陈铁匠的铁钳、兰三喜的凿子、周梅森的传讯竹筒在火光中交叠,恍若当年龙鸣剑高举的龙泉剑,划破了小院凝滞的空气。院外的北风呼啸着卷过犀牛街,却吹不散屋内蒸腾的热血——五宝镇的儿女,又一次站在了历史的浪尖。
午后的阳光斜斜地洒在五宝镇的青石板路上,给这座古老的小镇镀上一层温暖的光晕。街角传来孩子们清脆的欢笑声,几个孩童正围着石磨追逐打闹,被磨盘碾碎的玉米粒引得麻雀扑棱棱地飞来啄食。卖糖画的老人挑着担子慢悠悠走过,铜铃铛发出叮叮当当的声响,瞬间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他们簇拥着老人,眼巴巴地看着那勺滚烫的糖稀在石板上勾勒出栩栩如生的图案。
河边的洗衣妇人们说说笑笑,木槌敲打衣服的声音和着流水声,奏成一首独特的市井小调。张婶将捣好的衣服浸入水中,突然直起腰来,朝对岸喊:“李嫂子,听说你家二小子考上省城的学堂啦?“对岸的李嫂子满脸骄傲,甩了甩手上的水:“可不是嘛!这孩子自小就爱读书,说以后要像龙先生那样,出去见见世面!“话音未落,周围的妇人纷纷投来羡慕的目光,七嘴八舌地夸赞起来。
茶馆里更是热闹非凡。老人们围坐在八仙桌旁,有的捧着粗陶茶碗,慢悠悠地抿着浓茶;有的拿着长长的烟杆,吧嗒吧嗒地抽着旱烟,烟雾缭绕间,谈论着最近的奇闻轶事。“听说邻县闹土匪了,抢了好几家盐商呢!“王大爷吐了口唾沫,眉头紧锁。“可不是嘛,这年头,军阀混战,老百姓可怎么活哟!“赵三爷叹了口气,摇头晃脑地感慨。角落里的说书人醒木一拍,高声喊道:“各位看官,今天咱们接着讲龙鸣剑先生的故事!当年他在荣县起义,那叫一个威风......“众人立刻安静下来,听得入神。
然而,在这看似平静祥和的表象之下,一场风暴正在悄然酝酿。袍哥分会的小院里,杨雪峰等人神色凝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3页 /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