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时,一个难题摆在了他们面前:由于去年大雪压倒了不少树木,十余米高的倒木交叉倒在一起,“一”字型,“之”字形,“十”字形倒木随处可见,荆棘、树藤顺着倒木缠绕生长,像极了大自然编织的一张“蜘蛛网”,而火线就在这数不清的“蛛网”背后。
“各单位油锯带了没有?”
“报告,带了!”
“砍刀带够了没有?”
“报告,足够!”
“所有油锯手、砍刀手负责开路,清理枯枝倒木,其余人队形保持不变。我们放慢扑火速度,纵深清理火线,确保明火不会复燃。穿戴好护具,一定注意安全。”一连串的指令清晰准确,人员迅速行动到位。“没有路,咱们就给他开出一条路来。”支队长带头指挥,这个临时成立的“开路小队”配合十分默契,大刀阔斧的动了起来。
为了避免砍刀脱手飞出,队员紧紧握住砍刀,面对比大腿还粗的树杆,他们必须大幅度并且连续挥舞砍刀才能斩断。为了不影响战机,确保队伍快速安全通过,他们一直没有歇息,持续开路一个半小时。
火场终于实现了合围,全线明火扑灭,当“开山者”们脱下头套,汗水已经打湿了头发,不太费力的拧一拧,头套能像刚洗完一样拧出水来。由于手指长时间的弯曲用力,要想将五根指头伸直,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一件很费劲的事。吃饭的时候,作为砍刀手的杨伟峰从随身携带的挎包里拿出了一把小铁勺,他告诉身边的战友:“入伍十几年,砍刀手都当了三四年了,经验告诉我,像这样的连续开路,过后小臂一定会非常酸疼,甚至抬手拿筷子夹菜吃饭都是很费力,准备一把勺子会吃的轻松一些。”在火场上没有谁的工作是轻松的,或许他们只背着小小的工具包,握着小巧锋利的砍刀,但是他们的工作量,甚至超过了很多人。火场上的路,每一条都是他们的“杰作”。
脚下就是公路,却“无路可退”。
人生没有彩排,战场没有退路,在扑救禄劝翠华镇森林大火时,昆明支队全体指战员选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