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基础,和英、法、俄联合起来,确立日本在东洋的利权。”
而焦头烂额的大不列颠、习惯于遥控指挥地伦敦外交部依据“英日同盟”向东京方面发出照会,一个被朱尔典斥之为“昏庸、混蛋的照会”,要求日本方面参加协约国集团。
时任首相的山本权兵卫是海军派,也是不折不扣的“英美派”,欧战的爆发同样让其喜出望外,甚至一反外交文件全部送给元老过目的惯例。召开内阁会议,决定站在英国一边参加战争。若不是代表长州派的陆相悄悄通知了山县有朋,元老们几乎被蒙在鼓里。为了挽回局面,9晚上。正义和西园寺公望三大元老亲自出席内阁会议,商讨对德政策。山县有朋从陆军既有感情出发,极力强调德国是日本的“友好国家”主张慎重考虑对德宣战事宜,遭到外相加藤高明地公开反对。双方剑拔弩张,几乎闹翻。
由于西园寺公望也代表了亲英美的势力,因此对加藤高明等人的意见实质上是赞同的,只是为了元老地“颜面”。假装训斥内阁成员几句“不识大体、不顾大局”的空话。山本权兵卫心知肚明,一直任由加藤高明与山县等人争执,丝毫没有妥协的意愿。气得山县有朋大骂加藤高明“简直就是英国人!”
但日本两派之间的分歧毕竟只是侵略目标地分歧。不影响他们在对外侵略扩展上的一致。为了照顾长州派的利益。也为了显示萨摩派的目标取向。最终内阁和元老达成一致意见:日本对德宣战,但目标仅限于青岛和太平洋德属诸岛。事实上不介入欧洲战局;青岛方面由陆海军配合攻略,太平洋诸岛由海军全权负责。当然,陆军也得到了他们想要地补偿,在未4内,陆军将扩编4个常备师团
在这样的风云变幻中,日本内部最后战胜了反对对德宣战的少数派。于8月17发表对德最后通,要求日本和中国水域中地一切德国军舰和武装船只完全解除武装,并在9月15前将胶州湾租借地移交日本,由日本在战后“移交”给中国。
《帝国日报》知悉消息后,发表紧急号外,指出:“……日本昨日发表地最后通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