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朝野上下一片动荡,人心惶惶,要不是有靠山王杨林坐镇,相信不少朝廷大员会一夜之间人间蒸发,同时蒸发的还有家里值钱的东西。
杨林不愧为铁腕王爷,一边稳定朝野,一边派兵“保护”各个朝廷要员,名为保护,实为监视,一旦有异动,满门抄斩,这下,朝中大小官员顿时老实了……。
朝中不可一日无主,而且杨林实在放心不下侄儿杨广,决定亲自去太原郡一趟,解太原郡之围,迎陛下班师回朝。
杨林将朝政暂时交由两个干儿子代理,因为杨林信不过旁人,并叮嘱两个干儿子要看护好那些朝廷大员的府邸,谁敢造次,可先斩后奏,杀无赦!
一切安排妥当以后,杨林马不停蹄的率领精锐之师赶往太原郡,一路上杨林心急如焚,饿了简单吃几口,渴了就拿起水囊在马背上灌几下,大队人马晓行夜宿,饥餐渴饮,而杨林却是甚少入睡,满脑子都是杨广被困太原郡,一闭眼就会浮现侄儿人头落地的惨状。
沿途之中,杨林不住的从各府郡抽调兵马,极速驰援太原郡,所以,队伍就像滚雪球一般越来越大。
杨林已逾古稀之年,人老不讲筋骨为能,一翻折腾下来,一股深深地疲倦袭上心头,杨林身心俱疲,内心忍不住叹息一声:
看来,自己真的老了!
为了大隋朝的江山永固,杨林至今保持童子之身,一生戎马,为了弥补没有子嗣的遗憾,杨林收了十三个干儿子,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秦琼叛变了,而秦琼又是自己最赏识之人,从那以后,杨林心寒了,就再也没有受过义子,否则,就凭杨林的爱才之心,义子至少能有一个连的数量了……。
离太原郡越来越近了,巨大的动静终于引起了联军的注意,负责镇守西北方向的主帅正是齐国远。
齐国远长的人高马大,高人一头,乍人一臂,一张面盆大脸耷拉下来,和阎王爷有的一拼,看起来就令人生畏,可惜这人是个大草包,空有一副唬人的皮囊,若论真是本事,那就只能呵呵了……。
齐国远的兵器是两柄特大号的金锤,和驴拉磨的磨盘一般大小,比李元霸的擂鼓瓮金锤都大上三圈,在阳光下,褶褶闪着金光,这副牛犊子似的身板配上这两柄大锤,犹如金甲天神一般。
其实,这都是外表,知道内情的人都会不屑一顾,因为这对金锤是空心的,而且是用纸糊的,外面涂的一层金水,拿起来并不重,看着糊弄人的空心金锤,齐国远立下不少战功,大多数是吓破了胆,不敢应战,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