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奥尔加说道。
“就叫伊卡洛斯吧。”
虽说这个名字带点悲剧色彩,但航空事业注定要与风险和死亡相伴,弗兰茨觉得十分应景。
总体来说这一次的试飞远远超过了弗兰茨的预期,最初他觉得十四架原型机,只要有一架能试飞成功,那他这么多年就没白忙活。
结果不但有四架成功起飞,其中有两架已经达到了飞行者二号的水平,还有一架甚至超过了飞行者三号的纪录。
但能有这样的成绩却并非偶然,莱特兄弟作为个人业余研究者,他们的力量十分有限,仅以资金投入为例。
飞行者二号和飞行者三号的研发投入都不超过一千美元,而且其中大量工作都是由两人自学完成,两人的制作水平能不能达到行业标准都是个疑问。
相比之下奥地利帝国的研究者们有国家预算兜底,同时可以动用国家资源包括:奥地利帝国顶级科学家的建议和顶级工匠的支持。
仅仅是随便一架原型机的投入就可能是莱特兄弟投入的十数倍,这还是在有国家支持的情况下。
如果是个人研究者想要凑齐这些条件,恐怕费用还要提高数倍,想要让他们通力合作更是难上加难。
但奥地利帝国以国家名义却能轻易实现这一切,换句话说国家力量远大于个人,能有此成果完全是在情理之中。
更何况弗兰茨这位穿越者还提供了最关键的框架,让所有的研究团队都少走了数十年的弯路。
在后世人眼中此时奥地利帝国的飞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