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时的国际关系格局之中,美利坚所秉持的体制,从常规角度来讲,原本是不需要去进行如此精心且带有深远意图的布局的。
毕竟其自身有着独特的政治、经济运行模式,在国际事务中按部就班发展,也能维持一定的地位与影响力。
然而,罗斯福却成为了那个打破常规的特殊存在。自战争的硝烟开始弥漫,他便怀揣着一个宏大且极具野心的目标——让美利坚能够取代英国,成为新的世界霸主。为了这个目标,他可谓是煞费苦心,在诸多方面都全力以赴地付诸行动,做出了数不胜数的努力。
在经济层面,罗斯福积极推动国内工业蓬勃发展,通过一系列政策刺激,使得美国的工厂开足马力生产,各类军工产品、生活物资等如泉涌般产出,不仅有力地保障了本国在战争中的物资供应,还能对外输出,增强了美国在国际经济格局中的话语权。
于外交方面,他巧妙地周旋于各国之间,凭借美国的资源优势以及自身的外交智慧,拉拢、联合一些国家,构建起有利于美国的国际关系网络,逐步提升美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为迈向世界霸主之位夯实基础。
而史迪威,作为与罗斯福有着密切接触、对其有着深入了解的人,他深知罗斯福内心对于称霸世界的那份执着与渴望。所以,当面临像苏伊士运河归属权这般极具战略价值的机遇时,史迪威心里很清楚,罗斯福是绝对不会轻易放过的,必然会想尽办法去牢牢抓住这个机会。
事实也确实如史迪威所料。当美利坚得知埃及方面愿意将苏伊士运河一半的归属权出让给他们时,整个美国上下都陷入了难以抑制的兴奋之中,这消息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久旱逢甘霖般的大好消息。毕竟在此之前,尽管美国在战争进程中通过各种途径,诸如贸易、军事援助等方式,也收获了不少利益,可那些利益相较于苏伊士运河所能带来的巨大价值,那实在是相形见绌。
“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