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战爆发前夕,国际局势波谲云诡,意大利面临着艰难抉择。
意大利国王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深知本国国情,彼时的意大利,虽怀揣着复兴古罗马帝国的雄心壮志,但现实却极为残酷。
经济上,1929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余波未平,意大利深受其害,工业资源如煤、石油、橡胶、战略金属等极度匮乏,几乎全依赖进口,工业发展滞后,与其他列强相比差距明显,国家财政在军事投入增加、经历埃塞俄比亚和西班牙战争消耗后,赤字空前,根本无力支撑一场大规模战争。
军事层面同样不容乐观,陆军看似有
74个师,可编制特殊,实际兵力仅相当于他国
50个师,装备陈旧落后,步兵师机动车希少,行军靠驴马,炮兵火力弱、弹药质量差,装甲主力是不堪一击的超轻型坦克;空军飞机数量虽近
3300架,能作战的不过
1600架,先进战机少且缺乏关键设备,作战能力有限;海军舰艇配置不合理,无航母、缺雷达,海空协同混乱,还曾闹出误击自家空军元帅的乌龙。
基于这些现实困境,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认定意大利尚未做好战争准备,因而对参战持谨慎态度。
但墨索里尼却另有盘算,一方面,他始终坚信领土扩张能缓解国内经济压力,幻想通过对外征服获取资源、市场,转嫁经济危机。
另一方面,德国在欧洲战场上初期势如破竹,闪电战连连告捷,这给予墨索里尼极大信心,让他认为与德国结盟参战,意大利也能分得一杯羹。
此外,意大利此前在对埃塞俄比亚和西班牙的战争中取得胜利,使他高估了本国军队实力,不顾国内诸多问题与反对声音,执意要将意大利绑上纳粹战车,投入到即将爆发的世界大战之中。
战争爆发之初,意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