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税收等问题。
事实上,转移支付或者财政平衡,亦或者其他什么名词,就是为了让陕甘绥四川河南这些内陆地区,放开地方保护,放开自己的市场、贡献自己的人才和矿产。
要不然这些地方衙门设卡,只会弄得一地鸡毛。
仅仅以大明刚刚建立的煤银对流为例,朝廷大可以不必挨骂向山西转移,但煤炭这种能源,可以从六文一斤,涨到两百文一斤。
这样一来,南方没了煤,北方没了货物,机械工坊也不必推行了,大家一起守着儒家礼法完蛋好了。
这种风力舆论已经害了大明一次,孝宗当初就信了这些话。
军守边,民供饷,以盐居其中,为之枢纽,故曰开中,开中法是大明开辟后就定下的国策。
弘治五年,户部尚书叶淇上奏将开中法改为折色法,开中法彻底败坏,边方再无人屯耕,军兵连饭都吃不上了。
自那之后,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年间,都想要恢复开中法,全部以失败告终,大明对边方的掌控能力,立刻衰弱了起来。
万历初年,在王国光的以银代盐,实物代边方军饷的政策下,边方粮食储备的问题才一点点好转起来,‘复屯盐本色以裕边储’,这可是大明万历维新的重大成果之一。
朱翊钧苦口婆心,户部详细解释,在邸报上,进行了数次的政策解读,但这种风力舆论依旧是甚嚣尘上,让朱翊钧无可奈何。
地方保护大行其道,那是对大明整体发展的巨大阻碍。
后来朱翊钧也就不再过多和反复的解释,他对内的决策,很少受到舆论的裹挟,就在邸报上解释一遍,爱听就听,不爱听,他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开海与重开西域,乃海陆并举之策,犹如双足并行,缺一不可。军务政事、财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1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