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手里医箱的分量,他们的每一句话都是患者性命托付,希望他们不要辜负万民的信任和期许等等。
这些话看起来都是片汤话,但朱翊钧很希望他们都记得。
仪式终了,学子们背着药箱,排成整齐的队伍,步伐沉稳地走向校门之外,向着会同馆驿而去,从今天起,他们就不是寒窗苦读的医学生,而是百姓以性命托付的医倌了。
他们今天就会出发,向着朝廷安排的地方而去,朝阳慷慨地遍洒金光,笼罩着他们每一个人的背影。
一个个青衫人影,缓缓融入京城清晨的街衢之中,汇入大明的角角落落。
大明皇帝就这样站在月台之上,看着学子们远去的背影,愣愣的出神,目送他们离开。
宫廷画师们紧急行动起来,几笔勾勒出一个雏形,而后快速的填补着其中的细节。
而德王朱载堉,则捣鼓着长长的镜筒,在陛下宣讲的时候,拍摄了一份不太清晰的照片,他最新改良了显影液,让曝光时间更短,图像更加清晰。
这批培养了仅仅四年,以优异成绩毕业的医学生奔赴大明各地,培养更多的乡野郎中,走街串巷,这或许不是一把好刀,甚至可以说是锈迹斑斑的钝刀,毕竟这些医学生的医术不能和大医官相媲美。
但这已经是朱翊钧能拿出最好的东西了。
他当初承诺过的,让大明再次伟大,让大明所有人一起共享这份荣光,他不确信自己能做到多好,但一定要力所能及的推行,丁亥学制、乡野郎中,都是朱翊钧惠及万民的政策。
一直到所有的医学生离开了医学院,朱翊钧才走下了月台,听取了皇家格物学院的工作报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2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