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感慨,曾同亨和当初王崇古一样的激进,相信机械可以解救世人疾苦。
作为工党,认为技术进步,更多的工作可以由一个人完成,那么匠人会随着技术进步而越来越轻松。
理论上成立,但现实中,往往并非如此,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了这一理论的实现。
生产技术进步、迭代和生产关系的进步,是循序渐进的过程,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技术进步和落地、生产关系进步的过程中,匠人总是在反复的、间接性的遭受苦难。
而且,王崇古发现,机械的出现,似乎让统治阶级,越来越不依靠穷民苦力维持统治。
这个结论,让王崇古胆战心惊,甚至有砸了官厂的冲动。
在铁马出现之前,大明百姓需要服劳役,但这些年,铁马的不断更新换代,马力、体积、用铁、用煤越来越少。
一台升平九号等于三百名织工,那升平百号,等于三千名织工,一年生产一千台,那朝廷还需要力役吗?
朝廷不需要力役,那是不是代表着朝廷的统治地位,也不需要大多数百姓的支持就可以维持?
每次想到这个,王崇古都有点痛苦,他甚至觉得自己做错了。
但朱翊钧知果为因,他知道答案,王崇古的担心并不会发生在几百年内发生,想要用机械完全取代人,至少在可见的未来,不可能做到。
曾同亨刚当了工部尚书,在一旁观政和自己上手去主持工作,完全不同,等过一段时间,曾同亨就完全明白王崇古的担忧了。
西山煤局设立后,消灭了四万余人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