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顺利的推行了下去,和镇上的服装厂形成了稳定的合作,夏大嫂不好总是占用大队的驴车,夏东做主买了一辆三轮车。而夏东作为武阳镇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贷款审批成功,款项已经拨下来了,跟大队买了一大块荒地用来盖陶粒厂,目前厂子已经初具雏形。
还有夏南的地毯厂,从收音机来看就知道收益也不会差,夏二嫂在别的地方学了三个月,现在已经能利落的带领村里的妇女扎地毯了。
最后是夏婉,成功保送到北医大,成为了一名准大学生。
王秀芹看着自家孩子一个比一个发展的好,别提有多欣慰了,就连远在他方的夏北也在年前写信过来说自己晋升了一个军衔,军队补贴又加了十块钱。
晚饭伴着84年春晚一首《我的中国心》进入了尾声,夏婉听着耳边熟悉的旋律,看着已经喝得有点上头的夏红卫和夏南,面不改色的夏东,宠溺地看着自家娃的不同辈分的三个娘,以及一旁的几个侄子侄女时不时冒出来的童言,有些感动,这就是团圆的滋味吧。
饭后,还清醒的夏东带着一家人出去点鞭炮,由于今年家里收入增加还额外多买了两个礼花。这个时候还没有烟花爆竹的禁令,孩子的手里拿着小呲花开心的站呈一排。
时间一到,烟花爆竹燃放的声音此起披伏,条件差一点的人家只放鞭炮,好一点的多放一两个礼花,映亮了大片天空。
待一切结束的差不多,孩子们也困得东倒西歪了,夏大嫂夏二嫂带着孩子们回家睡觉去,夏婉跟着两个哥哥一起守岁。
然而没过多久,夏婉也睁不开眼睛了,被夏东轰了回去。
大年初一,夏婉被孩子们叽叽喳喳的声音吵醒了,王秀芹心疼夏婉学习辛苦,好不容易放松几天,根本舍不得叫她起床。
夏婉收拾了一下,把自己用奖金给侄子侄女买的零食拎了出去,她还没成家,并不需要额外给小辈儿压岁钱,她手头宽裕就给每个孩子都买了一大袋零食。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