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层层包裹的白布,露出了一个长条状的东西,在昏暗的路灯下散发着黄灿灿光芒。
这光芒让张学强心头大喜,低头细看起来。
这东西长近十厘米,宽约三厘米,拿在手里冷冰冰沉甸甸的压手。
它正面顶端是孙先生的侧面浮雕,鼻梁挺直,唇线抿成一道冷硬的弧,领口风纪扣扣得严丝合缝。
头像下方錾着三行字,‘中央造币厂’居上,‘漕平拾两’在中,‘足金’二字压底,都是方方正正的宋体,笔画深峻如凿。
两侧各嵌一枚布币纹,方肩圆裆,裆间两道竖线笔直,活脱是先秦铲币的缩微模样。
背面光素,只在右下角留着‘1888’编号,数字边缘的表皮被摩挲得发亮,倒衬得正面的头像与布币愈发沉凝。
金黄色的柔光里,那些纹样像被岁月腌入味的印记,张学强摸上去能感觉出錾刻时的震颤和边缘的质感。
张学强心头狂跳,他认得这是一根‘厂条’也就是民国官方铸造的金条,民间叫大黄鱼。
民国时期的官方金条分为三种,分别是一两、五两、十两。
重量是十两,民国时一两是31.25克,而这根十两的就是三百多克,半斤多了。
这玩意当年铸造量不大,多数存在国库之中,流通在民间的极少。
历经多年后,很多厂条都被改铸、遗失,存世量就更少了。
在张学强那个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