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组讨论,以免错杀了“实事求是”的文章。
为此,还特地从系统外调了几个文联、作协的专家,来作个旁观见证。
万一将来上面真的讲“实事求是”了,也好显得本省教育系统从来没有戕害过“实事求是”。
幸好,敢选第二题的考生,本来就十分之一都不到。所以这个慎重的决定,实际增加的阅卷工作量也不明显,一线老师并没有怨言。
……
萧牛仔仔细细看了顾骜的文章。
那行文给他的第一感觉,就不像是中学生写的,而是一个在某个领域真抓实干、深入一线的工程科研人员写的。
一股浓烈的细节真实感,和振奋人心的科研攻关成就感,扑面而来。
文笔不是很优美,但作为高考作文,已经够了。
至于如何利用物理科技分离混合气体,说实话萧牛根本没看懂,但他文章中的那些比喻,如果真的贴切的话,确实非常生动。
“好文章,这事儿要是真的,可以上《人人日报》作为先进事迹了。嗯,一些细节要模糊处理。
不过,一个14岁的知青,真的有能力做到这一步么?这事迹也编得太离奇曲折了吧。恐怕叶帅写那首科研攻关诗的时候,都没想过有那么年轻的人、能做出这么重大的贡献吧。”
萧牛放下卷子,便招呼另外几个专家组成员一起来欣赏。
大家的看法也是褒贬不一,但褒的点和贬的点倒是非常一致。
说文章不好的,主要集中在事迹显得太假。
“凭一个中学生的物理和外语水平,怎么可能有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