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投入新产业和转型的时候,韩婷还是非常留恋的,觉得不可思议。
\n
当时,顾骜把韩婷请来家里喝茶:“韩老师,这几年汉乐电子订单也够吃满了吧,基本上没有需求不足、淡季要转产电视机才能摊销固定成本的情况了吧。”
\n
韩婷:“没有,前年开始,我就逐步单独拉一条生产线,专产汉乐彩电了。那个目前只能算副业,反正国内钱好赚,86年那波,通胀涨价,市面上什么电视机都抢光了,后面好一点,物资没那么紧张,但还是有得赚。”
\n
顾骜:“那就好,听我一句,未来电视机行业过剩是难免的,国内的物资短缺状态,没几年可以撑了,最多三四年,国家就要喊转粗放型经济发展向集约型经济发展转型了,结构性产能过剩肯定会激化的。
\n
电视机这个东西,技术含量太低,死抱着不放的都得死。与其现在还让其他想做电视机的新单位、盲目上马扩产产线,还不如把汉乐电子的旧产线卖给那些想扩产的厂子,那也算是少花外汇积点阴德了。”
\n
国内电视机厂遍地开花粗放上马,最激烈的是在1985和86两年,几乎是到了每个省都有新厂子投入生产,都觉得国内高端电子消费品太匮乏,造多少都卖得出去。
\n
当然了,因为那时候全国的电视机保有量还不满两千万台,毕竟还有几亿台的市场可以圈。
\n
所以哪怕经过这一波发展后,86年时一年的全国电视机年产量就达到了好几千万,还是大多数卖出去了。
\n
这还得感谢中国太大,市场太大。
\n
两三亿台的刚需市场,总要六七年才消化得完。到了92/93左右,国内几乎绝大多数城市家庭,和相当一部分非贫困地区的农村家庭,都有电视机了,红海价格战的惨烈才渐渐显现。
\n
后来一直杀到90年代末,才算是淘汰掉了80%的殭尸电视机厂,从几乎每省都有,变得只剩下川鲁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